Friday, December 27, 2013

American Hustle



美國騙子

這部片子最近也蠻有名,常常看到他的有關新聞,只記得是去年最佳女主角珍妮佛勞倫斯有參加演出,片子名稱和有名的好色客色情雜誌有點類似,約了哥兒就去看了。

劇情是說一對騙子如何被聯邦調查局抓到後利用他們來引誘更多政客,黑社會的成員入殻,繩之以法。在這過程裡面,顯露出Fbi的探員的神經質。主角騙子重視家庭的一面,及他太太空虛的心靈。說他們是騙子有點說得太重,應該是那種利用人弱點得利的人。基本上他們還是有人性,主角和那位意大利裔的市長一見如故,可是還是要設法揭發他的受賄,否則他自己就要進監牢。後來事發後親自上市長家請罪,被打被罵都不還手,也是夠意思的。他的紅粉知己,也是天生騙子,除了受那位神經兮兮的探員騷擾外,當人家的小三的她還是有愛及瞭解。


這個故事講述方式有些奇特。要動腦子才明白怎麼回事。功敗垂成的賄賂行動在主角小騙子的行動下挽救了,繼續可以追查賄賂。那時候才倒述他的成長過程,怎麼遇到那位號稱有英國皇家關係的女搭檔,做那些欺騙已經陷入絕境,只想飲馾止渴的可憐人的勾當。直到被那位天才探員抓住,威脅利誘的要他們一起去釣更大的魚---引誘政客受賄。那位大西洋市長就在各種複雜混合利益下,以為那位阿拉伯酋長要投資賭場,然後抓住許多議員的污點,完成探員的夢想--揪出那些貪腐的壞人!中間許多艱險,終於完成任務。結果還是被這倆個雌雄騙子搭檔耍了,而他們的目的只是要脫罪及幫忙他們的市長朋友。

劇中許多讓人莞爾一笑的事,首先是小孩為了幫爸爸的玻璃店,到處打破別人家的玻璃。以前台灣一位先生為了他的補胎行生意,在路上放鐵蒺藜,使過路車子受損,真是天才,更危害公共安全呢。然後那位探員的上司,阻止不了已經要發狂的探員,在他們大老板支持下,探員才更進一步的要誘捕那位黑社會真正老大,由老牌專演老大的低迷弱飾演,那幕和假扮酋長說阿拉伯話的一幕真是緊張。扮酋長的老墨也是絕,編劇把FBI好好的挖苦了啊。

中間也有探討夫妻關係的嚴肅話題,珍妮佛影后戲不多但是有深度,她雖然和先生關係差,還是很吃先生紅粉知己的醋。也因此很容易被外人勾引。注重家庭小孩的男主角爾文其實算個勤奮的人,開了許多洗衣店,玻璃店,假畫廊。工作努力,不過天性就是喜歡佔小便宜。最後當然回歸正當生意。和瞭解他的紅粉知己一同養育兒子,那位不稱職的太太和情人去了,但是顯然還是問題多多。


片子裡面許多黑色幽默,一開頭幾乎用了10幾分鐘描述中年男子的困境。。。。掉頭髮,大肚子。他那幾根稀疏頭髮的前額頭,要用膠水黏貼上,愛美是人的天性,和女人化妝是異曲同工。那位聯邦調查局的精幹探員滿頭烏黑捲髮,實際也是他每天似女人燙髮一般捲出來的!體態也是,地心引力的關係吧,那位上了年紀的沒有肚腩呢。就算努力維持,痕跡依然可以看得見。而且,一些圖片都是暫時的,當然有級少數人不斷流血流汗保持,也是因為他們就是靠這個為生,或者別有目的,如紐澤西州長克利思提就動刀減肥,改變現象,對追求大位一定有幫助,真巧,這個影片就是講1978年紐澤西州的政治人物的故事。。。。。所以,追求美麗,無可厚非,不要沈迷在完全不顧現實,失掉最美好的圓融人生才是重點。裡面那位紅粉知己,穿著性感,可是年華已去,比不上那位正宮娘娘珍里佛,後者外形亮麗,年輕性感。不過沒有頭腦,自以為是。都讓人思考許多啊。

這部片子長兩小時,中間有些看似無聊,實際越回想越有趣。片子的音樂,服裝都是70年代,也是我們年輕時光的回顧,長頭髮,留鬍鬚,油光粉面的政治人物,還有那些我們叫他Hustle的搖滾樂和跳舞。到處抽煙,下屬可以對長官發飆打人,用槍威脅人。哈哈哈,那位FBI主管還真倒霉,每次講他和家人冬釣的故事都沒有說完!林林總總,是一部倒吃甘蔗的黑色幽默局。值得看看,尤其我們由70年代成長的人。



後記。。如同以往,我看了電影,憑第一印象就寫了感想。裡面許多名字都記不得。如那位市長到底是那一個城的,總之,他要復興大西洋賭城就是了。由邁阿密來的黑手黨大頭是低迷弱飾演,他的似奧馬雪瑞夫的手下就不清楚是勾引人妻呢還是有任務探底的?以後有不同解釋再補記。這種練習是我的嗜好,任何新的事物第一次印象記下來以後回想是真的非常有趣啊。





Monday, December 2, 2013

蔣公的面子


不久前在網絡上看到介紹一個大陸年輕人創造的這幕話劇,明顯的把要教育成我們心目中的偉人和共產黨中國的罪人的印象顛覆了。歷史大河慢慢流過,連慈禧太后都有人要還原她人性努力的一面,畢竟,如果只會吃喝玩樂,奸詐計謀,她怎麼可以碕立4,50年天下無人啊?如果是10年,20年,黑暗戰勝光明是一定存在的。世界輪迴不已,人人有惡有善,草菅人命就如同叢林裡面大家競爭,弱肉強食。這裡頭分界在那?我一直搞不通的。

正好,他們來洛杉磯公演,也沒有怎麼想看,那天也是突生靈感,如果去看看台灣大陸的話劇有什麼不同應該蠻有意思的。洛杉磯台灣移民喜歡表演。話劇是重頭戲。最早有伶倫劇坊,後來衍生一堆,如風鈴啦,四方啦,附屬到某些社團的應該也有,還有台灣來訪問的劇團。一擇期公演,雞飛狗跳,人仰馬翻,人情處處。可是人就是那些人,使人歎息小的台灣,就是每個人都要做頭。戲劇水準不穩,有時候不錯,有時候胡鬧。精神都是可嘉。自娛娛人,達到娛樂的目的。

大陸移民是這20年才慢慢多些,聯誼社團應該也不少,話劇社就好像沒有,個別的都是參加台灣人的社團。如今,大陸富裕了,不計血本出個話劇團來美國也可能了,他們別的歌舞雜耍的演出一直有,是國家支持貼補吧。這個諷刺劇應該百分百沒有公家補助。不過應該也找到贊助的,或者說投資者,因為聽說在大陸他們演了100多場,票房應該可以吧。洛杉磯演兩場。我們就在週日第二場去看了。不看第一齣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可能有東西會疏忽,第二場應該藝術表達更好些。

我們準時到了東洛杉磯學院的劇場入座,看到許多都是年輕人,當然是國內來的居多。年紀大的好像就是台灣來的多,如同我們幾個。劇場太大,來的可能只有三成人,也應該有3,4百人吧。本來對號坐在後面,工作人員來說可以到前面補滿伍,也就是貴的座位應該沒有賣出多少。他們便利咱們這些中產階級和那些學生們。說三點表演還是晚了近一刻鐘開始。講述這一齣有趣的人生對比故事。

故事大意是三位在文革時候被批鬥的老師學者,其中一個人坦白交代25年前吧,他們三個參加過那時候掛名當大學校長的蔣介石宴會飯局。其他二人極力撇清。。。哼,我們有節氣風骨的學者,怎麼會去參加大獨裁者蔣公的餐會啊?

然後場景回到1943年左右,他們都是意氣風發的教授時,在為去不去蔣公請客的事,鬧得不可開交呢。一位石先生,衣著西化,個性頑固,就是不去,一位長袍馬褂的夏先生也是,不過他喜好美食,被那位長袖善舞的弁先生以他最喜歡吃的金華火腿誘惑他去參加。夏先生不為所動,他的原因是他已經在學生面前批評過蔣公不配當校長!弁先生雖然為中央日報寫文章,偏向以現有的體制改革到自由民主的國家。他也不是國民黨的應聲蟲,數次他們倆不去,他也不準備去,以免喪失讀書人的骨氣呢。

赳糾纏纏下一位他們牌友樓先生一直沒有來,他們還打賭樓先生會不會去飯局。然後知道樓先生正好出城,絕對不會去,大家在石家把石太太拉來湊角打麻將時,偶爾的發現石先生原來耍詐,他老早知道樓先生要出城!細究下,更諷刺的是石先生有批書在桂林,沒有錢運到重慶。他還想要弁先生幫忙求蔣公呢。夏先生和石先生是多年交情。以前還為了一些升等的事二人絕交過。他自告奮勇的要去參加討個人情。結果石先生反反復復,弁先生實在弄不懂這兩位同事朋友。終於石先生的情節是他有位學生參加抗日示威被殺。他怨恨蔣公!

話劇就在這兩個時空交錯下進行。清苦的抗戰生活好像還比文革好。文革場景把他們描述得一點尊嚴也沒有了,開口革命小將,閉口敢不敢離開被禁閉的地方。和那時候傲骨傲氣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他們更不敢說,。。。蔣介石都沒有這樣侮辱我們,你們真是流氓!。。。的話。讀書人在共產黨統治下是沒有好日子過的。

全劇就在他們喋喋不休,爭論那時候究竟有沒有參加蔣公的宴會中,慢慢暮色降臨收尾。石先生的書是運去重慶了,你也可以知道猜測個端倪,至於真相如何已經不重要了。好早前日本片羅生門已經闡述這種事情的非常詳細。這種情形是人的通性。編導應該是希望觀眾們由他們的準改變,看到了歷史的諷刺。

這種話劇,對喜歡熱鬧的朋友可能就沒有什麼吸引力。同去的三個朋友實在沒法繼續欣賞,變成我一個人看完。我絕對認為這話劇絕對有他的優點,不過這一場實在是許多組織上的事沒有處理好。麥克風是最大的問題。這幕戲是以對話取勝的,如果話不清楚,沒有耐心的就不想多看了。然後是劇場選擇不好,地方實在大了些,話劇如此就喪失了那種親和味道。觀眾許多遲到,找位子啦,或者說臨時移動位子,使得我們坐在那被頻頻干擾,劇場應該在開始後不准人進入的。

演出上有些動作我不太明白,如那位長袍馬褂的老是手指著人不放下,好像不是自然的姿態。那位穿西裝的先生言語缺少邏輯,怎麼會是大教授呢?那三位後來老了的樣子,對話,至少讓我辨別不出誰是誰,也許服裝或者說什麼東西加強一下,也許都是麥克風的錯!。。。除了這些,他們都表現的不錯,最後謝幕時,發覺還都是年輕人啊,30不到,很佩服他們這個年紀就有這麼多而且深的入世體驗。也使我想到國內年輕人在一統教育下有如此的反思,真不容易啊。

以我自己的經驗,國內出國的人,那些目前7,80的大多數是不喜歡這個政權,耽誤了他們許多,也因為他們大多是讀書人吧。80年代能出國的,都是有老底子的人,他們只在政權初期高興過幾年。那些50到70的,大多數我們難以交往。當然因人不同有不同,這只是不細膩的經驗,他們普遍極端的多,知青們比較客觀,有些人對他們的意識形態自尊心特強,碰下都要杠個半天。30到50的愛國心還是強,如果說出不同的人物情景思想,他們能接受,可是心中大慨還是尊敬那些老樣板。其中45左右經歷過學運的又是一種樣,許多皈依宗教,或者非常嚴辭批評國內,可是他們的論述舉例子又不夠嚴謹的多,使人有他們是學了那些不好的,也會騙人來影響年輕人的印象!以暴易暴,台灣來的是不適應這種思維。30以下咱們就少接觸了,遇到的大多是家境不錯,物欲強烈。所以,看到這一群有思想的年輕人,心中真的高興。

總之,這是部有深度的話劇,如果在周邊設備下多下功夫,不必去好大喜功,以小眾欣賞及多些戲後的互動,如在小劇場演完多些討論節目,那樣也許更有趣呢!